自从2007年发表上一份共识文件以来,心房颤动(AF)的外科消融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并且研究者进行了越来越多的随机试验以比较消融和最佳药物治疗AF的效果。EHRA的候任主席和制定该文件的特别工作组组长——Karl Heinz Kuck教授指出,关于这些新介入术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数据显著增多,这使得这份共识性文件比2007年的更合理。
指南明确指出,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作用较弱,且具有潜在危害,因为阿司匹林导致大出血的风险与口服抗凝药没有显著差异,用于老年人时尤其如此。此外,新型口服抗凝药与维生素K拮抗剂相比,具有疗效、安全性和方便性。因此,对于大多数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推荐口服抗凝药时,可以考虑使用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代替需要进行剂量调整的维生素K拮抗剂(IIa,A)。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具体品种间的优劣。
关于经皮介入左心耳封堵术,指南更新强调,对于不能长期接受任何一种口服抗凝药治疗的血栓风险患者,经皮介入左心耳封堵术可能有作用(IIb,B)。
关于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最重要的更新是增加了维那卡兰这一新的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该药物被批准用于发作≤7天或心脏手术后≤3天的AF。维那卡兰的禁忌证是低血压(血压 < 100mmHg),近期发生(< 30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YHA心功能分级III级和IV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和QT间期延长(QTc > 500ms)。
指南还着重修改了决奈达隆的使用,决奈达隆适合用于维持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减少心血管事件住院率(IIa, A),但不能用于永久性房颤和心力衰竭患者。
此外,指南还更新了导管消融用于既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的有症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建议(I,A)。
